编者按
榜样的力量无穷,一个人、一段故事,也许能点燃许多人心中的梦与激情。“文治榜样”评选,用优秀引领书院文化生活的风向,激励全体师生修身立品,文以载道,秉承“一等理念”,敦笃求明德,任事砺品行,英杰扬宇内,薪火长相辉。
青春活力寻找自我饮水思源心系家乡
杨沛森
杨沛森,电信学院级本科生,现任文治书院电子53班文体委员,文治书院篮球队队员,曾任西安交通大学武术协会拳击部部长。他曾赴浙江大学进行交流,在广州新浪进行实习,并多次获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干部等荣誉。本科期间他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陕西赛区一等奖、“互联网+”大赛金奖、西安交大创业实践大赛金奖等共计十五项数学建模、创新创业和科技作品类奖项。大三暑假,他获得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保研资格,最终去向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很多同学和朋友对杨沛森的印象并不是一个埋头苦读的学霸,而是一个热情开朗,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的达人。武术协会、篮球队、运动会、数学建模竞赛、腾飞杯、“互联网+”大赛,似乎四处都有杨沛森的足迹。“人生只有一次,就是要活的精彩些”,作息表上满满当当的安排和五颜六色的标注,仿佛也印证着杨沛森那股充满青春的活力与干劲。
01
青春活力,文武兼修
年的春天,在拿到第三届西安交大散打比赛70KG级别的冠军后,杨沛森一战成名,那时还是大一年级的他就被武协主席团破格提拔为拳击部部长,带领同学们训练健身。此外,在篮球比赛、百科知识竞赛以及运动会的铅球项目上,他也为文治书院挥洒汗水,争取过荣誉。“我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人,通过体育收获了很多好兄弟好朋友,我们互相鼓励,对冠军的渴望和体育精神激励着我们永不放弃、勇敢前行。”
杨沛森也奋力投身于学校里林林总总的科研、竞赛活动。在班主任,电信学院易文辉副教授的指导下,大二的国庆期间,杨沛森和几个同学组成了科研小组,与实验室的研究生一起攻克“基于碳纳米管的光热物理肿瘤治疗”技术。“最开始我对科研一无所知,那是一段很痛苦的时光,费劲心血的成果时常会面临质疑,大家有过无数次放弃的念头。”但在易文辉老师的关怀与帮助下,团队挺过了难关,发表SCI论文2篇,申请专利2项,获得了国防科技大学ATR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推荐信,以及创新创业类和科技作品类奖项共12项。“我们团队技术的硬实力是顶呱呱的,但埋头专注技术的大家可能不善言辞,仅几分钟的答辩时间里评委老师们无法GET到团队成果的厉害之处,这令大家懊恼而遗憾”。在团队尝试过两次打击后,自告奋勇的杨沛森在团队中又多了一项任务——路演答辩。
“我很羡慕商科精英那种自信的气质,事实上我们曾经让商科和语言类专业的同学来代我们上台,结果甚至比我们这个一手将项目带大的父母亲自参与还要好。”不甘于此,杨沛森每天的作息中加了一项活动——演讲答辩练习。“从衣着到表情神态,从语言习惯和发音,我都有对着演讲辩论的视频好好练习过。”在年6月的“互联网+”校赛中,在团队成员忙于升学事宜难以抽身的时候,杨沛森临危受命,独自一人奔赴大赛现场,斩获第四届“互联网+”校赛金奖并成功入围省赛。“别的队伍都是一整队一整队的来,不过我虽然独自一人,但我无比自信,因为我相信我们的项目,和我们团队同学的努力。我身上肩负着他们保研加分的希望”。
02
抛开分数,认识自我
提到自己本科期间最怀念的时光,杨沛森说起了自己19岁时大二的那个暑假,那个在全国各地奔波的充实的暑假。“我的成绩加上奖项,保研一直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我想真正的抛开分数去认识自己。”本着开阔眼界,认识自我的想法,大二暑假,杨沛森先后赴浙江大学进行交流、在苏州独墅湖创业夏令营进行培训、入职广州新浪进行实习。“在浙大的半个月,我惭愧于自己以往的作息习惯。在清华和中科大的舍友身上我学到了高效和自律,他们能很好的分配时间,在完成学业工作的同时享受生活。那时我才真正意识到高效的重要性。”紧接着,带着入选国家级大创的项目,杨沛森作为学校代表之一参加了苏州独墅湖创业夏令营。“夏令营的老师都可以说是成功人士,但对一线技术不足够了解的他们为什么能站在高处?世界运行的规律并不如我想的那么简单。”自那时起杨沛森对商科开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苏州夏令营结束后杨沛森马不停蹄飞往广州,成为了新浪的一名实习生。看似简单基础的编辑和采访工作,也令刚步入职场的他感到头疼。“和校园里不一样,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去交朋友,或者在职场交朋友本就是一件可笑的事。我很感谢带我的产品经理,让我分清了工作与生活,教会了我很多道理。”努力上进的杨沛森,跟随经理参加了深圳IDEAL珠宝的财务发布会以及东风日产轩逸汽车的宣传会。“各行各业,人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着,努力着。我也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03
夜深人静,孤灯为伴
学校里杨沛森最喜欢的地方,是夜深人静的养心厅,养心厅是文治书院安排在宿舍楼道里的自习室。“我很幸运,宿舍与养心厅只有一墙之隔,很感谢文治书院给予我这样一个可以不遵守作息,无人打扰,能够完全专注的空间。夜深人静的时候,没有孤独,什么也没有,只有一盏灯,和你面前的书本、题目、论文。”为了考出好的成绩,考试周杨沛森以养心厅为基地,凌晨三四点拖着沉重的身躯入睡,早上八九点在闹钟的催促下续接凌晨的进度。“实在不行了就在六七点的晚饭时间睡一会,醒来吃份夜宵,然后又可以孤灯为伴了。我自己都没想到,竟然就这样熬过来了。”
04
三年磨一剑,丰收硕果
“不管在哪里,我都以自己是一名西交大的学生为荣。”大三暑假,赴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参加夏令营的杨沛森,感受到了全国各地顶尖名校对母校实力的认可。“自我介绍的第一句,我来自西安交通大学一出口,外校的老师眼中就闪过一道光。”凭着前三年优异的学习成绩、丰富的科研经历和获奖经历,以及优秀的面试表现,杨沛森顺利的收到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的拟录取邮件。“真的是一步一个脚印,所有今天获得的认可,都来自于你的思考、你的努力。”
对商科产生浓厚兴趣的他,还参加了西安交大管理学院的夏令营。在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杨沛森凭借之前数学建模竞赛的经验和良好的论文功底得到了跨专业保研的资格。“经济学管理学的专业名词我了解的不是太多,我就通俗地讲我对文章的思路和理解,讲的很通俗。老师们笑了出来,但我知道,他们跟上了我的思路,认可了我的努力。”
05
饮水思源,心系家乡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西安人,在人生的岔路口,在上海与西安之间,在学了四年的工科与尚未深入的管理学之间,杨沛森选择了后者。“我在这里长大,对西安,对交大,有很深的感情。我并不向往大都市的繁华,但我知道近些年西安正在飞速发展,我希望能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比起在实验室里操作仪器,我认为学习经济管理学的知识,对我的梦想帮助更大。”杨沛森在毕业论文工作之余,跟随管理学院的导师和博士师兄师姐参加学术会议、日常组会讨论,并成功入选国际生产与运作管理学会举办的POMS暑期学校,即将赴大连东北财经大学,与全国的经管类专业的研究生一起学习供应链管理方向的前沿知识理论。
“我未来的研究方向是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解决电商、短租平台以及二手市场的问题。我对此很感兴趣,我也希望将来能够学以致用,为西安,为交大,为创新港的建设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