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嘉宾介绍
卢学姐(18级复旦金融专硕)
本科:东华大学
总分:分
数学:分
金综:分
英语:83分
政治:68分
各位同学本文章可能过长,请耐心看完,对你会很有帮助
今年校线,经院院线,进复试的一共个,最后金融录了60,剩下49全部调剂小专业(资产评估税务之类的)。
自我情况:
你们可以对比一下,仅供参考,千万不要觉得自己不符合或者做不到我这样就考不上,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式,希望你们能找到备考的最佳方式!本人初试成绩,政治68分,英语83分,数学分,专业课分,总分分。
评估一下自己这次考研的话我绝对是运气型选手,实力50%,运气50%。因为今年专业课换题型了,然后考的我大多数恰好都会(稍后会细讲为什么恰好都会)……。
本科上海某,金融本科,年级排名18.9名,总人数。本来也有保研资格,但我平时也不参加什么竞赛,也没什么学术成果,估摸着只能保本校就放弃了。关于每一科自身的情况我会在下面四科复习经验里细讲。
准备时间:
年7月-年12月。我大三下学期出去交换了一学期,6月底才回国,回家了一趟,7月份回学校才开始真正准备考研。选学校:考虑过人大、北大经院、复旦、上财,把各个学校的招生名额还有专业都对比了一下,发现复旦招的人多,且复试对考生友好,决定就是它啦(事实证明,真的对考生很友好)。在国外的时候只选了学校,并没有了解详细的情况,以为6个月足够了,结果回来各种查资料,开始看专业课的时候我就慌了。
备考状态:
每天大概7点起床(偶尔6.30偶尔8.9点),晚上11点回寝室洗漱睡觉。后期都是下午洗澡,晚上就11.30回去,刷牙洗脸睡觉。中午在食堂吃完饭回自习室看看书睡午觉。我每天在自习室的时间非常多,但是效率其实不是很高,因为我非常不自觉,手机严重上瘾,刷个微博能刷2.3个小时,后来把微博卸了,又开始刷网页版,再后来不带手机了,于是用电脑刷微博,我可能真的是没救了。我效率不高所以只能花更多的时间,考研这段时间,我近视两只眼睛都加深了50度,黑眼圈深了不知道多少个色号。每天我的愿望就是睡够7个小时,但是不带手机的话每天就只有晚上回去能刷,然后一刷经常到一点钟,我自制力还是太差了。有的时候非常疲惫,有几次早上起来之后去自习室直接睡觉,但自习室又睡不好……建议大家要是自制力太差的话真的别带手机,信息什么的晚上回去再看,还有调整好作息。
7.8月的时候学习效率是非常高的,学习兴致也是非常高的,一个星期还会出去看一次电影。等到10月的时候就开始崩溃,3天一小崩,5天一大崩,一直崩到12月。期间好几次我都跟我爸说不想读书了,想去打流(当然是开玩笑的啦),后期的时候(9月开始),基本上没出过学校。
时间分配:
我通常是上午看数学,下专业课,晚上政治英语。没有什么特别讲究,喜欢什么样就什么样。后来试着换了一下,因为我下午看专业课非常不认真……容易走神,但是无论怎么换都是做数学的时候是高度集中的,效率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是看专业课(太难了……)。前期我大概花6-8个小时在数学上,专业课大概3.4小时,挤时间给政治英语,后来就是8h专业课,数学3h,剩下的给政治英语。但是8h专业课我大概只有4h在认真看书,其他时间在神游、玩手机刷微博。说这么多,建议大家爱怎么来怎么来,不一定要参考别人的。
个人认为重要性:数学=专业课英语政治。政治是公认的性价比,时间花得多也不一定能拿高分,掌握好度,但仍旧得重视,该看的得看,该背的得背,否则政治来个59,其他的考再好也是白搭。
研友:
由于我们学校上一级考复旦的全军覆没,这一届考复旦的我知道的大概就两个,而且另外一个不是很熟。不过我有一个三人小团体,三个人三个不同的学校,我们三都是在考研自习室。有时候会一起吃饭,学累了一起点个外卖然后边吃边吐槽,聊聊八卦,泄气了相互鼓励,想着我们今年一定要上!虽然我本科是金融,但是考研的时候专业课四本书可以说是重新学的,因为以前学的东西都忘了,而且本科还没有学过投资学。优势大概就只有积累了一些金融素养还有专业课可以问自己老师了。
金融要上手其实是很简单的,你看每年有这么多跨考的就知道了。所以本科金融的也是苦,不仅自己专业的要考研,别的专业的还要来抢饭碗,而且现在很多企业还偏好复合背景的人。
考研工具:
1.百度云盘
2.potplayer播放器(巨好用!加速什么的声音也不会变)
3.知乎、考研帮、人大经济论坛(上面有很多经验贴可供参考,碰到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尝试在这些论坛里找找答案)
4.思维导图mindjetmindmanager:做这个挺耗时间的(加上我还有强迫症),但是整理专业课的一些知识点还是不错。
5.笔:有一支好写的笔真的能写出好看的字,对于我来说是这样的,我写字不仅挑笔还挑状态。如果觉得自己字不好看或者不工整的同学也要好好练字呀,有时候练字也是一种放松,平静一下心情,当然这个要根据自己情况来看,时间紧迫的同学就不建议花时间在这个上面惹,而且字体短期也是改不了的。我建议大家做数学计算的时候用铅笔,铅笔写错的还能擦掉,最重要的是,铅笔笔芯比中性笔便宜太多……考研期间我差不多用完了两大盒铅笔芯。
6.信息群:考复旦的人非常多,即使身边没有研友,你也不愁在网上找到研友,我当时加了很多这种群,氛围还不错,官方一有什么信息公布,群里一定会有人发的,哪个学校扩招啊,哪个学校缩招或者不招之类的,作为一个考研党,信息灵通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还可以众筹一些资料啊,很划算的。但切勿过度水群(虽然我自己本身很喜欢水群),而且人多就一定会有人扯闲谈,谈天说地,聊一些你看都看不懂的话题,没关系不要在意,有些人就是喜欢聊大家听不懂的来彰显自己有多厉害,不过这种人是少数,只要跟着自己的节奏就好啦。另外我还加了一个数学讨论群,有时候不懂的问题发里面,大家都很热心回答。当然别人发的题目看到了我也回帮忙解答一下。
7.B站(资源非常多,你们懂的)
8.保温杯(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我都建议喝热水,尤其是妹子…)
9.咖啡/茶:偶尔提神,但不要天天喝啊!
接下来讲一下四门课的复习
政治:
这大概是我最头痛的课了,我从小就不喜欢背东西,有些东西我还无法理解,所以高中我选的理科(我知道理科也要背,但是肯定没有文科那么多主观性的东西)。我政治分不高,不过我花的时间也不多。真正开始算是9月份把,其实八月中下旬也看了,但是每天半个小时也没有,放着视频在玩手机,相当于没看。
用书:肖秀荣精讲精练,肖题,风中劲草,肖秀荣时政形策,启航小红书,徐涛小黄书
模拟卷:肖4肖8,米3米6
其实我真题也买了,但是动都没动,我是觉得时间不太够就没看,大家有空可以看看,主要是看以前出题的方式以及答案的一些模式啊套路。题目内容不重要,一点都不重要,因为政治这种东西时效性太强了,今年考的东西,明年大部分都不会考的。
视频:我最开始看的是阮晔的视频,开始觉得还行,后面就觉得他太啰嗦了,而且举例太抽象,逻辑性不强,不好理解。后来一个学长给我推荐米鹏,我觉得他讲课很生动、幽默风趣,看下去不会无聊,他有时候还会讲一些秘闻,咳,你们懂。
前期政治每天都是最后看政治,最多半小时?后面10月开始每天2h差不多吧。肖秀荣的精讲精练我是没有全部看完的,毛中特太太太太难看下去了……毛中特的后几章和思修法基我就直接看的风中劲草,也没什么不好的。
我建议大家在风中劲草出来之前把精讲精练配合视频(我看的米鹏,你看谁的都可以)看完,看一章做一章题(题要多刷几遍,建议首刷将答案写在白纸上。我因为时间关系只刷了两遍),然后看风中劲草(起码两遍)。然后就是看形策和时政了,肖秀荣的就挺好。最后刷题就买大家推荐的那些的押题卷,我只刷了选择题,米鹏的卷子是真难,20+30+从来没有40+,肖的相对简单点。错的题目要多注意一下,不要刷完就丢一边不管了。
最后大题我只背了肖四,尽量是全背了,有的人只背了绿字。我是自己表述能力不太好,要是只背绿字,我估计写不出来其他的。肖四背了三遍,第一遍的时候每天花4h背,因为真的是太多了,我是每天早上站在教学楼后面的小花园,就一直读,然后背,嗓子都疼了,12月室外又很冷,简直人要冻傻了。到第一天考试前又再背一遍,背到2点,导致第一天考政治英语的时候在打瞌睡……。
这两年对肖的押题争议挺大,说他给的答案最后都在题目里,其实我觉得只要背了,考试的时候有话写就行了。我是基本上把我背的再加上自己想的写上去了,主观题31分,我觉得挺好的,因为肖没命中的那几道我真的就是自己瞎写了…。政治还是要看觉悟,我承认我是觉悟不行……
我还买了启航的小红书和徐涛的小黄书,没有时间全背,就随便看了看,还是可参考。我个人觉得小红书略胜一筹。
英语:
我从幼儿园开始学英语,所以底子比较好,而且小时候是真心喜欢英语,不过到了初中就不怎么学了,不喜欢因为应试学英语,逼着我背这些背那些。六级,四级,雅思6分。而且考研前半年都在国外交换,英语授课交流什么的也算是一直有练英语了,不过考研英语不考听力和口语……
用书:恋恋有词,张剑黄皮书,王江涛英语二作文,英二历年真题,-英一真题。
1.单词
我词汇量是真的非常小,不论是中考高考还是四六级,我都很少背单词,举个例子,在国外旅行的时候问房东有没有烧水壶,可是我完全想不起烧水壶的英文,还是同行的小伙伴帮我说的kettle,尴尬现场。
恋恋有词我是配着视频看书的,而且视频我竟然全看完了。现在觉得虽然记下了不少单词,但真的挺浪费时间的。一开始还觉得朱伟讲得挺好,后面就发现他喜欢炒现饭,一个梗喜欢说好几遍,尤其热衷于扯淡,所以看完恋恋有词我就不跟他了。而且恋恋有词的单词量就考研词汇来说是比较少的,所以大家如果看了恋恋有词的话还是要补充一些其他的词汇。
我下过墨墨背单词,还是买了词汇额度,最后还是没坚持下来,我觉得自己的原因是给自己的目标定太大,有时候一天多个词汇,第二天光是前一天的词汇回顾就要花不少时间,而且还要记很多新词,再加上看手机墨墨单词的界面看久了也很烦,最后直接把墨墨给卸了。
英语二对单词量的要求远不及英一,但是不是说单词不重要,单词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重要!!!我不背是我的锅!!而且我也因为词汇量少吃过不少亏,所以大家一定要坚持背下来呀!!!单词是英语的基础!!!起码恋恋有词那些得背下来吧……
其实最好的方法是在阅读中积累单词,但是我阅读做得不多。说一下为什么不做模拟题的原因:
1)时间紧张,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给数学和专业课,而且自身英语底子较好,总体花在英语上的非常少。
2)不论是从单词、语法还是句子来看,英语二的真题相对于英一来说简单太多了。我看了一些经验帖说考英二的可以先做英一真题练练手,其实我觉得完全没必要,因为英语二和英语一完全不是一个套路,多做几套英二真题就会找到感觉(无法描述,你们做的时候就会感觉得到)。再加上我怕做模拟题做坏手气,而且模拟题毕竟不是真题。
当然英语底子不好的,时间比较充足的还是要做一些阅读练习的!!
2.做阅读方法
真题我是先标段落,然后看题干(不看选项,当然选项只有一个词的我就勉为其顺便看一眼吧),再看文章,看完文章再回过头来看选项。先看题干再看文章再看选项是唐迟教的,我觉得他的阅读班讲得不错,不过他的一些做题技巧要通过多练习才能好好运用,我这个只做真题的自然就体会不到惹……大家基础不好的可以看看他的视频。给段落标序号是我跟研友学的,因为经常题目会说到inparagraphxxx,之类的,标了序号更省时间,逻辑也更清楚。
还有一个,真正考试的文章要是有几个句子看不懂的话其实没太大关系,因为看到题目你就会发现,题目问的都是你看懂的部分(18年英二考场有感而发)。
3.作文
我作文一直很差,作文+翻译应该是扣了11分,意思就是,就算我客观题全对我也上不了90,我四六级作文翻译一直都是,六级考了三次,只有作文雷打不动的。我背的是王江涛的范文,我觉得他的范文写的很直白,不花哨,很符合native的胃口,我也很喜欢,但是至于符不符合阅卷老师的胃口,我就不清楚了啦。
作文不仅要背,还要默写,只有写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哪些单词是自己不会的,写作单词要是拼错了也是要扣分的。
作文也是一定要自己写的,我只做了真题后面的作文,之前交换认识了一个人超好的美国女生,所以我的作文都是发给她改,她很热心,会告诉我native更习惯怎样的表达方式,我后来写作文就会模仿她给我改的,包括比起短语,用副词更能加分(用Additionally代替Inaddition),然后多用一些连词转折词。包括后来的复试英语口语,她也陪我练了两次,第二次她问了问一下我的毕业论文,结果复试当天还真的问了毕业论文……。她一直都很关心我的成绩,问了好几次出没出结果,就是经院这个效率,我都不好怎么跟她解释。
所以如果你们身边有英语好的,或者是有外国同学,一定要利用起来呀~哦对了,我还看了HKW的长难句,都是高中语法,有些翻译也不通,反正我不喜欢这本书,也不喜欢他,尤其是他的“英式”口语。
数学:
用书:同济版高数教材,李永乐全书,题,线代辅导,张宇18高数讲,张宇概率9讲
视频:张宇高数、概率论基础+强化,李永乐线代
试卷:宇4宇8,6+2,李正元超越,题,合工大共创
我复习顺序是高数-线代-概率论。
①高数部分:我是先看的张宇的基础班,让后对着张宇的带你学(网上找的电子版)把同济版教材每一章数三的部分和课后习题都勾出来了,这样就节省很多时间。然后就接着看强化班和18讲,再是全书。7.8月一直在看宇哥的视频还有18讲,9月才开始看的全书。
全书都是精炼的知识点,定理没有证明,要是一开始就看全书会很吃力,所以建议先打好基础再看。全书我只看了高数部分。另外研友用了李正元的全书,也说不错,大家自行斟酌选一本,时间多的也可都刷,最后全书和18讲我都刷了2遍。
关于一些公式,像泰勒公式展开这些大家最开始记不住不必着急,不用刻意去背题目做多了自然就背下来了。
②线代:我只跟了李永乐,辅导讲义那本书我刷了三遍,基本上每个定理我自己都要证一遍,然后很多定理的在同一本书上是有证明的,只是在其他章节,可以在定理旁边写上证明过程的页数,以后再看的话就方便很多。
刷全书、18讲或者线代讲义的时候,第二遍我就把不会或者做错的题目用打记笔标出来,这样以后看就只要看错题了。
③概率论:我跟的是张宇,他的视频课讲得很好,概率9讲其实写得也很好,只是我觉得对于考研数三来说东西太多了,性价比不太高,9讲理有的知识点太难,其实根本不会考的,所以我只看了一遍。不过我也没有用过其他的概率教材,所以无法推荐,大家自己比较考虑一下吧~
概率论和线代的分值都相对少一点,以往来说不会太难,结果今年的线代,我个人觉得是难出天际,有道线代大题,我是考完在群里看讨论才发现是要用配方法做的,我从来没练过配方法所以根本不会,也没想到过,最后是用普通方法硬算出来的……
另外有一本题,我刷了一遍,这本练习册的题目偏概念,尤其选择题,做完一遍以后概念会清楚一些。但总体上有点偏,性价比不高,有空可做。
④模拟卷:宇四宇八难度确实大,分数不高不代表什么(我模拟经常出头),大家拿来练练手即可,当然错的题也要重视,尤其是要是碰到了新的解题方法,一定要多练几次练熟,。
李永乐6+2他们都说简单,可是我觉得很偏,做得很生气,我非常讨厌这套题,不过多点评。
超越和题,李正元的题,计算量很大很大很大很大,我基本上没有在3h内做完的,非常考验计算能力。超越题里面的一些例题还是很经典的,尤其是解题思路,我记得里面有一道用线代里的矩阵去解拉格朗日乘数的法的题,看到这个方法的时候真的是惊呆我了,没想到还能这么交叉科目解题。不过题我只看了高数和一点点概率论(时间不够你懂的)。
合工大的共创和超越,时间原因我只做了一套共创,觉得题目是真的真的真的真的真的非常好!!!超越要难很多,共创跟真题的难度差不多,我研友一直夸超越,从没见过这么好的题!!所以强烈推荐大家做。不过题目会有一些错误,有时候觉得怎么都解不出答案的时候要坚信自己是对的,是题目错了。嗯!就是要有这种自信!
我做真题的时间比较晚,10月份才开始,只做了年以来的真题,最开始一个上午4h能做2套,后来数学缩减到每天只做3h,就只做一套再对对答案看看错题。我做真题或者模拟题的时候都是用答题纸做的,大家可以从淘宝上买,我买了大概三四十套,可以练练手感,习惯一下,尤其是那些写答案喜欢划的,真正考试全划乱了就没地方再给你写了。最后我真题是刷了两遍,尽管第二遍的时候都没拿过满分。
对啦!强调,错题大家一定要标出来!尤其是做到第二遍还错的题,用打记笔明显的标出来。我也尝试做过错题本,我觉得挺浪费时间的,反正用的书也就那么几本,看错题的时候翻翻就好了,要是碰到类似的题目,可以直接在题目旁边写上那本书第几页第几道题,这样再做的时候就可以一起看了。
关于计算,考试中一定会有计算量大的题,宇哥也一直强调计算能力要跟上,我建议大家最后一个月的时候可以每天抽出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来练计算,李正元的题就很适合。
最后说说考场心态,选择题前三题计算量太大了,心态稍崩,过了三题以后仿佛开挂,有的题目一眼能看出解题关键,就好比倒数第二道概率论选择,一眼看出是对称……,有的是写了几步看规律就看出答案了。所以我整个选择填空,除了那道差分我大概50min不到就写完了。这里要说的就是,考场上的心态跟平常做卷子是完全不一样的,平时我们做卷子都是规规矩矩,一道题都是一步步算下来的,可到了考场上,考生都是想尽办法去拿分,选择题还可以拿答案去套,或者是说答案里面就有相互排斥的选项,或者是如果A对那B也一定对的情况。
我感觉18年在考场上写数学的时候碰到的题跟平常完全不一样,都是没见过的题型,一点都不套路……总之建议就是真正考试的时候要机灵一点,不要把题目做死了。
千呼万唤始出来,终于轮到专业课:
我自己看一些视频,买了一些学长学姐的笔记,其实别人的笔记用处不大,不如自己做笔记,每个人学习的时候有每个人的思路,换一个人来看可能就没办法理解,所以还得自己总结,自己总结出来的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学长学姐的笔记,只可参考,不可完全模仿。(经验之谈)
关于要不要报班,觉得自己底子差,自学能力差+不差钱,或者是就算报了没考上也觉得没什么,那就可以报。报了班之后普遍对辅导班依赖大,觉得专业课报了班就一定能学好,其实不然。对于已经报了班的同学,既然报了花了钱就一定要认真学呀,自己不会的东西要主动去问(一定要问!),不要说老师不教我就不管。
我建议大家先看货银国金再看公司金融和投资学,可以先看一门课的视频再看该本书。书是一定要看的,再难看也要啃完,书都不看完还指望考得上吗。
第一遍的时候肯定很多不懂的,不要写笔记(这个时候做了也是抄书),不懂的如果查了一些资料还是不懂或者是查不到资料,那就不要纠结在这个点上了,我就曾经多次花了一个多小时只为搞懂一句话……其实很多看不懂的东西,在看第二遍的时候,你就懂了,所以谨记首遍勿死磕。
接下来一门一门讲:
看货银和国金之前大家有空可以看看宏经,像Y=C+I+G+NX这种定义,IS-LM曲线,菲利普斯曲线之类的稍微了解一下,没时间就算惹。
①货币银行
胡这本书可以说是非常非常啰嗦了,前两章粗略看看就好。后面几章里面很多关于我国国情,我国发展的都跳过了,想着书也是前几年写的,稍有点过时,热点专题之类的可以替代。但是前面那个货币层次划分M1M2M3的大家一定要看啊,之前本科也学过很多次,但是我就是记不住,于是今年选择题第一题就跪了。
整体这本书我只看了一遍,之后就是做真题的时候碰到不会的自己回书上找答案。大家要学会挑重点,不是每一块都要看。
建议看一章做一章配套习题,不必太过于纠结习题的答案(我觉得很多答案也是错的),拿来练练手即可。
关于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emmmmm这两章我都没怎么按照胡的来看,本科有开设这两门课程,而且我恰好我上课都有认真听,所以我都是对着自己上课的笔记复习的。
然后我是自己梳理下逻辑做了个思维导图(该逻辑体系可参考)
每一章都有细分,之前也说了做这个非常耗时间,里面加了很多自己本科做的笔记便于理解,我后来把它打印出来了,然后就结合书、真题各种资料看,再补充。
②国际金融
这本书是四本里面写的最好的,章章都是精华,包括一些蓝框框里的东西也是必看,有一年考的第八条款国就是蓝框的内容。第五章是姜波克老师自己的东西,我只看了一遍,从来没考过,但是也没人敢说打包票不考,时间空的还是要看哒。
里面不好理解的大概是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了,这个要自己多推几遍,记模型一定要记住几个点,1.横纵坐标,2.曲线往哪倾斜(为什么是这么倾斜的),3.如何变动(什么情况下,怎么变动)。
还有我想讲一个知识点(看了书的才看得懂)。利率平价认为当期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本国货币即期升值。而货币模型认为,本国利率若高于外国利率,本币会贬值。为什么利率平价和货币模型的出得结论是相反的。看似矛盾,其实不然,利率平价是短期理论,本币即期升值,远期会贬值。货币模型是建立在PPP基础之上的,是一个长期的模型。所以并不是结论矛盾,而是时间长短不一样。
国金也是建议看一章做一章习题。
跟货银一样我也做了个思维导图。
③投资学
刘红忠老师的这本书,可以说是天书了。里面非常多的数理推导,所以我建议要是看不懂那些模型的就直接跳,很多对考研是没什么用的,我一直坚信那些我看不懂一定不会考。
在此之前我先看了博迪的投资学,没错,正这本投资学,带我砍下了那道20分的期权题。博迪的书讲得很细很直白,很好理解,但是有很多错误(我估计是翻译错了或者打字、印刷问题)……。但不是每一章都要看。外加我没做课后习题(时间不够)。
博迪的书并不是全覆盖,像行为金融还有APT就涉及得不多,所以回过头来刘的书还是要仔细看一遍的,同样看一章做一章课后习题,这本书的课后习题可比公金那本书好多了。
我不是所有章节都看了,五章和第十一章我是真看不太懂,就直接跳了。其他的还是有认真看,尤其前两章讲证券,指令驱动,做市商制度,毕竟以前考过,所以也背了一些。然后像期权、SML、CML这一块跟公金其实是通的,可以结合一起看。
基础知识牢牢把握,今年就考了SML/CML的异同,还有期权对冲比率,虽然刘的书上笔墨不多,四舍五入可以说是没涉及,但是朱叶的书上涉及了……而且期权本来就是很基础的东西,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呀。
计算题我除了期权有练一些(也就是把博迪书上的例题自己做了一些),就是指定教材的课后题了。因为往年复旦虽然有40分的计算题,但总共也就2道,所以也没太重视……(主要是时间都花在背名词解释,积累论述材料上了)
④公司金融
这大概是我最喜欢的一门课,也是我最不喜欢的一本书。
交换期间为了抵学分误打误撞选了一门FinancialManagement的课程,我开始以为是财务管理,上完之后发现是公司金融……,在国内没有学过公金,而且回来查考研资料的时候才发现是考公司金融的,有一种冥冥之中注定的感觉。
这门课可以说是折磨了我一个学期,MM定理,加杠杆去杠杆算公司价值非常麻烦,我们小组的pre是沃尔玛公司市值评估(就是书上说的先分成长期,平稳期预测增速然后收集现金流数据,还有杠杆数据,算WACC,最后用现金流贴现模型算市值),但是挺过来了,而且最后这门课我拿了满分,再加上国外的授课老师教的也非常好,讲得非常清楚,所以我超喜欢这门课。我们是一周两次课,第一次理论,第二次习题。
于是,我考研最先看的就是公司金融,最让我崩溃的也是公司金融。
朱叶老师的这本书,简直抓狂……公式里面字母非常混乱,前面章节和后面章节表示同一个东西的字母是不同的。所以这个时候我都是直接看交换时的课件,字母也是用交换时老师上课教的,权益用E(equity),债务用D(debt),股东回报率用rE(requiredreturnonequity)……之类的。
这本书上重复的内容很多,课后习题的错误也非常多,经常少条件,很多题目也有歧义,但是……我们还得做,毕竟这是为数不多的计算题。(心疼一下复旦的童鞋)
关于计算题,因为之前在国外一个学期,练了不少计算题,那些题目都是基础但是比较难的。像今年公司金融的计算题我就是按照之前学的做(虽然也很简单),在朱叶老师书上似乎没有看到类似的题和知识点。
所以我建议大家这本书看还是要看,公式也一定要背,至于那些字母混乱的,可以搜一下他的英文术语,然后取一个开头字母(像我之前举的例子),其他的就按照自己选定的把它改过来就好了。计算题一定要自己动手去算,再麻烦也要算,平常练的时候可以用计算器,但是考试的时候是不让带的。
关于罗斯的公司理财,我没看(还是时间问题),时间有多的可以参考,也不是要全看啊!挑与指定教材内容相关的部分看。
重中之重!!!!
真题和联考题是要当神题一样供着的,一定要反复看,我靠前倒数二天晚上看联考题看到3点才回寝室。事实证明,是非常有用的,今年专业课不少都是联考原题。
真题就不多说了,有一本厦大出版的联考题,这本书有的答案是有一些牛头不对马嘴,但总体来说是不错的。联考题里面宏微经的内容可以不用看,剩下的一定要重视,包括简答和论述,17年就考了一道02年的联考原题(托宾税)。我个人刷了两遍,主观题我是直接看答案,因为自己实在写不出,时间也不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