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鲲鹏
李鲲鹏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从昔日的“文艺青年”,到如今执着求索的学者。27岁时立志做学术,他将“一辈子就把一件事情做好”的恩师教诲,铭记于心。成长在清华,他痴心于计量,一千多个夜晚,他在交互效应与因子模型的学术之路上披星戴月;走出清华,他谨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以青春为笔、情怀为墨,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编者按
经济数据的异质性与交互效应
李鲲鹏目前的研究领域是大数据计量经济学。“经济数据,与我们常见的基因数据或者医学数据还是有很大的不一样。经济数据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异质性。”李鲲鹏如此介绍他的研究。
对于一个经济数据集来讲,首先,数据量级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有些数据如GDP总量能够达到上万亿,而有些数据如通货膨胀率可能只有百分之几。其次,数据的层级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宏观数据可能是国家层面的,而调查数据可以精确到每一个家庭,中间还有行业的、区域的等不同层级的数据。再次,经济数据还会有主客观统计的差异。例如价格指数,是对于一篮子商品价格的平均,这是客观的;而对于经济的景气指数,其实来自于企业主对于未来经济形势的主观判断,是主观的。
“这些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可观测的内生异质性。当数据的样本量比较小的时候,我们通常用个体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来进行控制。但如果是大数据,我们有更多的信息,但是不可观测的异质性肯定也越强。我的研究就是找到更好的方法,来控制大数据里不可观测的内生异质性。”
目前,李鲲鹏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是如何利用交互效应来处理内生异质性。所谓交互效应,就是用因子模型中的向量乘形式,来替代传统模型中的标量加方式。从最早一篇